2018-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5周八(5)班国旗下讲话
发布时间:2019-06-23
录入者:王冰沁
来源:原创
浏览次数:
夫礼之初,始诸饮食
敬爱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
我是沈珂。今天,我演讲的主题是夫礼之初,始诸饮食。这句话的意思是饮食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是礼制的开端。我国礼仪的开端是祭祀礼仪,而祭祀礼仪是从饮食礼仪起始的。人活着要吃饭,这是人人习以为常的“饮食”。这不仅仅是一句“民以食为天”的古训,道出吃饭至上的观念,它还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——礼的本源。
论语第十章记载,孔子有曰:“席不正,不坐,”可见对饮食的环境和礼节十分讲究。唐代以前没有椅子和高的餐桌,或跪坐或盘腿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,采用一人一食案的分餐制。唐以后,受外来文化的影响,才逐渐过渡到高椅高桌会餐的风俗。而地上的席子也不是随便铺的。最下面那一层叫“筵”,上面几层才叫“席”,席子铺得层数以及席子的镶边等都于身份地位阶层有关。
箸(筷子)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一大特色。在《翦胜野闻中》也有记载唐肃用膳,因为“拱箸”(横放筷子)遭朱元璋严惩。可见,自古以来关于筷子的使用礼数很多而且非常严肃。
孟子则形成了系统化的“食治——食功——食德”理论。“食治”原则即提出不碌碌无为地吃白饭;“食功”原则即要以等值或当量的劳动(劳心或劳力)成果养生的食物,他提出“士无事而食,不可也。”“食德”原则即坚持吃大清白之食、符合礼仪而进食。从孟子“食治——食功——食德”理论可以看出中华饮食思想不仅仅是“饮”和“吃”,而早已上升到了“育”的程度,育独立人格。
我国文化底蕴深厚,关于饮食的教育自然方方面面博大精深,作为中华儿女,我们更要了解这与我们每天息息相关的食育部分呢!
我的演讲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
![]() ![]() |
附件: